1 实验
1.1 实验方法
将样品直接导入样品池中,样品数量为 3 个,测试温度 25℃。
1.2 实验目的
分析样品的稳定性及其稳定性变化机理。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变化,主要要关注分散,团聚和 分层以及个别样品的凝胶化问题。 稳定性变化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,因素,角度,要系统分析。
1.3 仪器
分散悬浮性能测试仪 TURBISCAN, 法国 FORMULACTION 公司,tower 型号。 具有同步背散射光和透射光双检测器 无损的测量过程。 符合 GB/T38431 分散体系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标准
1.4 实验原理
多重光散射仪是采用近红外光作为光源,有一个透射光 器和一个背散射光检测器。光源与透射光检测器和背散射光 检测检测器组成测量探头。测量探头从样品池的底部到样品 池的顶部每 20μm 测量一次,完成样品池从底到顶的测量称 为一次扫描。那么随着时间的变化,由于样品的不稳定性,透射 光和背散射光都会发生变化,这说明样品 颗粒的粒径和/或浓度发生了变化。 背散射光强和透射光强的值在入射光源不变的情况下,取决于样品的浓度和粒度:
2 数据分析
将得到的透射光或背散光的数据。第一次扫描为蓝色,最后一次扫描为红色。为了更好的看变 化,透射光或背散光的数据都被设置为参比模式,即以第一条线为参比,其余的线都和他相比较。 光强增加是正值,光强降低为负值。
2.1、样品谱图
上图为三个样品的背散射光谱图,横坐标为样品池的高度,左边为样品底部,右 边为样品顶部,纵坐标为透射散射光/透射光强度变化值。
由谱图可知,样品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分层变化,其中,样品 3 的分层最大,稳定 性最差,样品 1 和样品 2 的谱图变化近似。
由于样品是配方相同,工艺不同,那么将在分散均匀性指数上更有针对性。
2.2 稳定性评价
稳定性动力学曲线的计算公式如下:
从 公 式 中 可 以看出,稳定性系数是一个纯 粹的数学差值的 计算公式,它反映的是样品在 整个放置时间浓度和颗粒粒径的变化幅度的综合。变化幅度越大,稳定性动力学指数越大,系 统就越不稳定。
测量 |
TSI(整体) |
S1# |
0.180 |
S2# |
0.195 |
S3# |
60.146 |
稳定性指数是由样品的稳定性谱图的变化程度计算得来,反应了样品稳定性程度,指数越 大,样品的稳定性变化越大,稳定性越差。
样品 1 和样品 2 的稳定性相近,样品 3 的稳定性最差。三个样品都主要表现为分 层。
3 样品不稳定因素分析
3.1.1 分散相分散均匀性评价
分散均匀性指数,表征了样品中各个分散组分在体系中的分散均匀性程度,分散均匀性指 数越大,样品的分散均匀性程度越差。
测量 |
均匀度指数 |
S1# |
1.29 |
S2# |
1.33 |
S3# |
3.71 |
影响样品的分散均匀性主要因素有样品成分间的相容性能,以及样品的分散工艺,包括分散 速度,分散时间和分散温度等等,相对而言,调整工艺是相对简单,所以对于分散性相对较差 的样品如果要提高其分散均匀性程度,可以从分散工艺角度来改善,比如对分散的速度,时间 和温度等条件分别进行梯度考察,以期确定最佳的分散工艺。
三个样品的分散均匀性指数,从样品 1 到样品 3 逐次降低。
3.1.2 一致性评价
样品的绝对光强值与样品的成分,浓度,以及粒度相关,可以通过此参数作为同样配方和工 艺样品的不同批次间的一致性评价;也可以作为相同样品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比较,如果在不同 温度条件下样品的光强差别较大,说明样品的温度敏感性较高。
测量 |
光强变化值 |
S1# |
2.11 |
S2# |
2.23 |
S3# |
1.15 |
绝对光强值,主要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可反映样品间的差别,和相同配方和工艺样品的一致性 考察。另一个作用是,相同样品在不同条件下,数据间的差别越大,说明样品的条件敏感性越 大。
同时也反映了样品间的一致性,这一点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,样品生产的每一个 过程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绝对值,对于一个确定了的配方和工艺而言。如果生产过程中,由于 成分的改变或者由于生产设备的工艺稳定性问题,都有可能导致样品出现随机的不一致问题, 而这一点可以通过此参数作为保证。
另外在不同的温度条件或者其它环境间变化,样品的一致性指数不应有过大的变化,如果有过 大的变化,就说明样品的环境条件敏感性较大,较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。
样品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。
3.1.3 样品颗粒稳定性评价
颗粒稳定性对样品的整体稳定性有很大影响,因为其是导致样品后期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之 一,而在前期又不易于被肉眼或者常规检测所发现。跟进多重光散射原理,如果样品有整体光 强的变化,说明样品存在颗粒团聚的问题,一般整体光强变化绝对值要小于 0.2 为宜,如果超 过,那么后期可能出现样品由于颗粒团聚而导致的分层问题的出现。
测量 |
光强变化值 |
S1# |
-0.054 |
S2# |
0.00 |
S3# |
0.01 |
样品的颗粒团聚变化不明显。
3.1.4 分层稳定性评价
测量 |
顶部峰高 |
S1# |
-1.21 |
S2# |
-1.38 |
S3# |
17.43(透光) |
分层变化是三个样品的主要不稳定性变化过程,其中样品 3 的分层最大,已经透光,样品 2 略 大于样品 1。
数据总览表
样品名 | TSI(整体) | 均匀度指数 | 光强绝对值 | 光强变化值 | 底部峰高 |
稳定性 | 分散情况 | 一致性/温度敏感性 | 团聚/絮凝 | 分层稳定性 | |
S1# | 0.180 | 1.29 | 2.11 | -0.05 | -1.21 |
S2# | 0.195 | 1.33 | 2.23 | 0.00 | -1.38 |
S3# | 60.146 | 3.71 | 1.15 | 0.01 | 17.43(透光) |
4 结论:
1,如果三个样品是配方相同,分散工艺不同,那么从数据可知,样品 1 相对要最好,接近样品 2,最差的是样品 3。
2,从分散均匀性角度,最好的样品是 1 略好于样品 2,远好于样品 3。
3,从团聚角度,样品基本没有团聚问题,团聚稳定性较好。
4,分层是样品的主要稳定性变化过程,分层变化样品是 1 略好于样品 2,远好于样品 3。
5,综合而言,从分散,团聚,分层等角度,样品 1 最好,其次样品 2,而且两者接近,样品 3 最差。
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18-2022 柜谷科技发展(上海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金海路2588号B217室 备案号:沪ICP备19046444号-1